
體育資訊11月17日訊 世預賽歐洲區小組賽,英格蘭隊在客場以2-0完勝阿爾巴尼亞。貝林厄姆本場比賽被換下時有些不高興,引發了討論。郵報記者Craig Hope發文寫到了這件事。
以下為內容節選:
你不能指責貝林厄姆缺乏個性辨識度,他可是暴躁易怒的代表。貝林對圖赫爾將自己換下的決定提出抗議,正是其標志性的憤怒表現。
他表達的不是“為啥不是別人?”,而是 “憑什么是我?”。實際上貝林剛領到黃牌沒多久,要是在最后六分鐘吃到第二張黃牌,就會無緣世界杯揭幕戰。圖赫爾的這一決策十分明智,他早已提醒過球員們留意這一停賽風險。
但貝林厄姆并不認同。他高舉雙臂,瞪著主教練,自己即將被羅杰斯換下,他滿臉不悅。更糟糕的是,此時英格蘭隊剛慶祝完凱恩的第二個進球,貝林厄姆本應沉浸在集體的喜悅中,而不是被自己的委屈感和自負心理破壞心情。盡管他的不滿在凱恩進球前幾秒就已經開始,進球后則仍在繼續。
這就是為什么在六月份,圖赫爾會稱他的場上行為 “令人反感”。這也是為什么盡管這位球員宣稱自己肩傷手術后可以出戰,圖赫爾仍將他排除在上一期集訓名單之外,德國人試圖向這位皇馬球星傳遞信息,但顯然貝林沒聽進去。
貝林厄姆在承擔責任上一敗涂地,他本該成為一名優秀的隊友,但卻挑戰了主教練的權威。他這種自私的放縱,對努力專注于圖赫爾戰術指令的羅杰斯來說,傳遞了什么信息?對剛剛打入國家隊第78球,且本應成為焦點人物的凱恩來說,又意味著什么?這傳遞的信號是:一切永遠都要圍繞我,而不是你,更不是我們。
別忘了,這場比賽還是一場已經獲勝,已經無關出線的友誼賽性質的預選賽,甚至是最后幾分鐘。但愿之后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:如果在世界杯半決賽或決賽中,圖赫爾為了球隊利益想要換下貝林厄姆,那他會怎么做?